由美国海豹突击队红翼行动故事改编的孤独
马克·沃尔伯格有着典型的硬汉形象,膀大腰圆,作品有年的《斗士》,年的《美国狙击》,而今天要说的这部作品是年他的《孤独的幸存者》。 这是根据马库斯·拉特尔同名回忆录改编的作品,讲述了海豹突击队红翼行动唯一生还者的故事,真实的让人害怕。 时间背景设定在年9月18日阿富汗国会大选召开之际,美国海*陆战队联合海豹突击队开展剿匪行动,第一次取名马刺行动,第二次取名红翼行动。 在与巴勒斯坦交界的山区,海豹派出四人侦查小队进行情报收集。 影片前面的训练和任务安排很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 一群勇猛的战士开着新兵的玩笑,这是部队文化,这群汉子们也需要调剂,尤其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战士们,往往心理上都有严重的障碍,影片借用这么一种方式幽默了一把,其实真实的痛苦与孤独远胜于此。 且不论战争的正义性,就残酷性来说,每个人都受到内心的拷问。 影片很快进入到正题,在无聊等待了许久之后,他们发现了牧羊人,对于平民“杀不杀”我相信不存在争议,不杀平民是部队的传统。 在撤退到撤离点后,四人小组在一小时之后遭到了围剿,这段拍摄是按照人规模拍摄的,但是其实根据之后的多种情况显示,人数在8-10人比较可信,虽然也存在10-50人数量不等的争论,可能人数太少显得海豹突击队也就那样吧。 作为情报侦查单位,肯定是轻武器装备,面对对方的围追堵截,交叉火力的攻击下很容易造成伤亡。 这段40分钟的拍摄场面非常的真实,从上坡往下滚动是迫不得已,符合实际。 而且这群亡命之徒绝非善类,武器精良而且熟悉地形,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美*很快知道了交火的情况,并派出部队进行支援。 杀红了眼的匪徒绝不会放过任何幸存者,影片的高潮集中在对于马库斯的营救上。他肩负的是兄弟们活下去的使命,正如“你们要为国家死去,我们则要为国家活着”说的那样。 尊严和信任是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如果条件允许,他也想成为那个战死沙场的人,可惜对方实力实在太强了,1V1还行,1VN显然超出了能力范围。 他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最先找到他的是对美*友善的村庄,他们基于文化传统“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需要帮助的人不受敌人的伤害”的原则对马库斯进行了救援。 保护弱者!这是多么朴素的一个真理,而美国真的有认真思考过这一准则吗,尤其是对众多现在还受到欺压的国家。 在战争上强权,在经济、*治等各个方面,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在本片中,拯救他们的正是一条朴实的价值观。 最感谢村民的人当然是马库斯,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他注定逃不脱死亡的牢笼。 但是拯救他的Gulab一家之后却一直遭受着塔利班的威胁,惶惶不得终日。 好莱坞讲故事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将一次失败的*事行动刻画成了个人英雄主义事迹的电影,从观影感受来说,确实很赞,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祖国都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歌颂。 但是为什么会有塔利班战略,为什么可以避免战争却执意要为之,明明可以减少伤亡,却因为经济等各方面原因一直在进行着。 我们热爱和平,但是当国家主权遭受凌辱的时候,每一位国民都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誓死捍卫我们的主权,还是那句话“国家的领土一片也不能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fzfs/11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各国最强特种部队美*海豹,以色列
- 下一篇文章: 人形自走挂身中27枪挨1枚手雷伤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