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跋山涉水,任我行海洋科普公
(中国时事新闻网大连中心主任张添强通讯员海岱) 年5月2日,上午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在大连“五一黄金周”期间,大连“任我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主办了一场特别的海洋科普公益研学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在大连南部海域进行滨海潮间带海洋科普相关知识探索。 来自大连海洋大学和大连沙河口区的小学生亲子家庭共15人参加了此次研学活动。从大连石槽到七贤岭森林公园,再到黑石礁附近的西尖山,大家畅游在丰厚的原生态自然滨海风貌中。 (从石槽开始出发) (在山顶俯瞰大海) 在此次研学活动的指导老师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临澜环保公社创始人任增颖的带领下,大家对南部海域的天然牡蛎礁生态系统有了深度的认知,尤其是对海洋地质现象喀斯特岩溶地貌有更加直观的观察。 大连南部海域有北方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群,和典型的海岸及岛屿景观。我们在研学过程中,认真的观察着由于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而形成的海蚀地貌,与岸分离的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拱桥“象鼻山”、海蚀平台、海蚀沟、海蚀洞等地貌。 (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里观察) 基岩海岸被侵蚀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波浪能量逐渐消耗于侵蚀岩石的过程。海岸基岩在拍岸浪的长期作用下被不断打碎冲刷,逐渐形成海蚀凹槽、海蚀沟等侵蚀地貌。不断扩大的海蚀凹槽使得上覆岩块失去基础,重力失稳而崩塌,形成比较陡直的海蚀崖。海浪继续侵蚀,海蚀崖朝着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形成波切台。 在七贤岭海岸带海积地貌的海滩、沙嘴、海积砾石滩景观观察时,遇到了很多游玩度假的市民及游客。 (在海滩玩游戏) 研学寓教于乐,大家在海滩用大石块垒建“海滨城堡”,挖掘入海“水渠”,用砾石往海里打水花,打沙包比赛,鸟类知识抢答赛等等,整个行程充满着各种欢乐。 (常见鸟种抢答比赛) 大海就像一位缄默的哲人,会带给大家无限的遐想。在我们研学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提出各种问题,有关海洋植物藻类、海洋生物、海洋濒危物种的话题,不时出现在整个行程中。 大连的海岸线长度约是公里,其中大陆岸线约公里, 岛屿岸线约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大连市全面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在加强自然岸线保护方面,《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修复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海域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全面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暂停非重大项目的用海审查,停止新批围海养殖用海,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岸线资源的占用。 我们的公益研学游走在绝美的原生态海岸线上,学生们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用手触摸着亿万年前波浪的记忆——沉积构造的典范,用心感受海洋地学的奥秘。(在黑石礁附近山林里) (在七贤岭海浪运动典型的区域观察) 参与此次公益研学的家长和大学生们获得了“共同守护地球栖息地”的留念奖牌,四位小小少年荣获了“海洋小卫士”优秀奖。同时大家都获得了斑海豹玩偶纪念品。 (展示获得的奖牌) (此次研学活动的纪念品)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青少年从认识家乡开始,对于滨海潮间带这个重要的区位,其生态价值有待更多的市民参与保护。与时俱进,“中国式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参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先从基础的海洋科普开始。“向海而生,走进深蓝深绿。”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日,我们将继续组织青少年的海洋科普公益研学活动。#大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fzfs/15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唐山市2024年5月份第一期周文明标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