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年2月11日早上6时许,龙口市港栾海岸派出所接到报警,有游客在东海度假区*金海岸海滩上发现一只小海豹。

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这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斑海豹,脐带还有血,生命体征平稳,只是因为围观的人多而有些惊慌失措,瑟瑟发抖。

龙口海滩上发现的小海豹

斑海豹为哺乳纲鳍足目海豹科海豹属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海海域,是 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雌斑海豹在每年的1-3月份繁殖,产仔在浮冰上,刚出生的幼斑海豹全身覆白色细而长的绒毛,正好作为伪装色。哺乳大约1个月后,浮冰融化了,小斑海豹也可以独立生活了,此时它白色胎毛已褪去,换上和父母一样粗而短的毛发,腹部乳白色,背部灰黑色,并分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这也是斑海豹得名的原因。

少数繁殖期推后的雌斑海豹,不得不在沿岸的沙滩上产仔,一般情况下会找个无人的岛子或礁石产下小斑海豹。

这只小斑海豹的母亲大概是趁夜色爬上东海海滩生产,天亮后发现有人,就落荒而逃了。可怜的小家伙,恐怕连一口奶都没吃上,就成了“弃婴”。

警方联系了渔*工作人员,对小海豹的脐部进行了消*,并将其送往野生动物救助站,后送到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进行救助。

因为这只小海豹的缘故,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张*县老照片——《圣人殿之海豹》,摄于年4月,“圣人殿”即*县文庙大成殿,照片上是一只斑海豹,养在大成殿前的泮(pàn)池里。

文庙里养海豹,真是活久见!

老照片《圣人殿之海豹》作者提供

何谓“泮池”?这要从“辟(bì)雍”说起。

《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pàn)宫。”“頖”后多写作“泮”。辟雍是西周时期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辟”通“璧”;《水经》:“四方有水曰雍。”“辟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所以也叫“璧雍”。其形制是在平地上开出一个正圆的池子,当中留出一块四方的陆地,上面盖起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的大殿,四面各开辟一门,四周以回廊和水池环绕,池周围有汉白玉雕栏围护,池上架有石桥,通向辟雍的四个门。辟雍的这种水处理有显示隔绝、强化神圣性的作用。

后世府学、县学内都有文庙,棂星门后或大成殿前也都有一半圆水池,称“泮池”。照片上的斑海豹就是养在*县文庙的泮池中。

文庙里为什么要养海豹呢?照片题图文字里未做说明,事情过去快90年了,亲历的当事人早已不在,史志资料里也无一字提及,只能大胆猜测一下。

上世纪30年代,科举制度虽已终结20余年,但文庙在时人眼中还是很神圣的地方,乃一地文脉之郁集,不可能成为圈养动物的兽栏。泮池里养海豹,很可能跟儒家推崇的“君子豹变”有关。

《易·革》:“大人虎变。象曰:其文炳也。”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形大汉。”“大人”指天子诸侯这样的统治者。“虎变”即虎身花纹的变化。后因以比喻非常之人的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又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八卦一句:香港歌手莫文蔚的名字即来自此,过去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怪不得莫文蔚有女汉子的潜质。)

“君子”指儒家的读书人,辅佐大人以成事者。“豹变”是像豹纹那样显著的变化,因用以比喻人的行为有很大变化。“小人”指普通百姓,他们要“革面”,以顺应社会的变化。

斑海豹虽然不是豹,但人家起码也穿了一身豹纹大衣,养在泮池里,可以时刻提醒着读书人以“君子豹变”自警。

斑海豹作为海洋动物,在淡水中短时间饲养没问题,但时间长了容易导致眼睛发炎,免疫力低下(世界上只有贝加尔海豹生活在淡水中)。*县文庙里的那只斑海豹,不知后来命运如何。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往事如昨

脚上穿的猪皮鞤,我偷偷烤着吃了

烟台街·街面忆往

走进一座城,感受一位老烟台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钟情

烟台街·饮馔琐记

馋哭了!正月里你家有哪些花样菜肴?

我和晚报的故事

52年后,我找到了当年那个泪流满面的6岁男孩

“我和晚报的故事”征文

年8月28日,《烟台晚报》将迎来创刊30周年纪念日。

30年春华秋实,始终心系读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jxw/1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