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第22课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知识要点 第22课《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1.气候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答:北极熊以海冰作为平台来捕猎海豹。由于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北极海冰每年都更早地融化,导致北极熊获取食物困难,不得不长距离游泳或到岸上寻找食物。(气候变化的特点:温度升高。环境的变化:海冰每年更早地融化。引发的北极熊行为的变化:取食物困难,不得不长距离游泳或到岸上寻找食物。) 气候变暖,导致加拿大的红狐、北极狐向北扩展,蚊子出现在更高的海拔,两栖类动物繁殖期提前,鸟类迁徙改变了时间和路线等现象的出现。 2.水、食物、空气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答:大雨过后,蚯蚓因为土壤中空气稀少而爬到路面。肺鱼在缺水的季节把自己裹在泥土里,不吃不动等待雨季的到来。干旱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3.大雨过后,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答:下雨之后,水分占据了土壤的空间,导致土壤中空气减少,蚯蚓呼吸困难,因此蚯蚓需要爬出土壤呼吸。 4.肺鱼有什么特点?缺水后行为有什么变化? 答:肺鱼之所以得名,主要在于它们的鳔。肺鱼的鳔的构造很像动物肺,可以进行气体交换,这使得肺鱼可以在没有水的环境下也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当酷热的夏季使河床干枯时,肺鱼不得不钻进深深的泥土中,将身体团成球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直至雨季来临,水位恢复后,它们又会复苏过来,破土而出,回到水中生活。 5.蝗虫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答: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得比较坚实和干燥,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导致蝗虫产卵数增加。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致使其生长得较快,有利其繁殖力提高。 6.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或者被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7.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有关的例子: (1)燕子低飞是因为下雨前气压比较低,虫子无法飞高。 (2)天气变冷,大雁南飞。 (3)秋夏之交,鱼儿浮出水面等。 8.我们能为动物做点什么? 答: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相当于保护动物的生存家园,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界生态的平衡。 9.同一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答:家猪跟野猪在区别点有: (1)獠牙长短不同:家猪獠牙短,野猪獠牙长。 (2)性格不同:家猪性格温和,野猪性格狂野。 (3)成长速度不同:家猪成长速度快,野猪成长速度也远比家猪慢很多。 以家兔和野兔为例: (1)寿命不同:野兔的寿命一般是2年,但是由于人为和天敌的捕猎以及恶劣天气,大部分的野兔活不到一年;室内的家兔在有适当照顾的情况下可以活8-12年左右,而在室外养的家兔寿命一般有5年左右。 (2)饮食不同:野兔一般吃三叶草、青草、野生花卉以及农作物等;而家兔有比较特殊的饮食要求,包括24小时供应干草、果园草以及清洁水等,家兔还需要吃新鲜蔬菜和优质粒料,这样可以保证家兔健康的成长。 (3)体型不同:野兔的体型比较小,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比较大的也只有3.5公斤左右,体重在4公斤左右的野兔比较少。而家兔体型比较大,一般体重在3.5公斤以上,比较大的可以达到8公斤左右。 10.环境发生变化时蚯蚓行为的变化实验 6条蚯蚓,潮湿的土壤,塑料盒,水等 ①把6条蚯蚓和潮湿的土壤一起放在塑料盒内。 ②待蚯蚓都钻入土壤中,把凉水倒入土壤中,使水浸透土壤。 ③2~3分钟以后观察现象。 蚯蚓从土壤中爬了出来。 下雨之后,水分占据了土壤的空间,导致土壤中空气减少,蚯蚓呼吸困难,因此蚯蚓需要爬出土壤呼吸。 青岛版小学科学微课大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jxw/10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别集kaka偶尔的随笔
- 下一篇文章: 被死神遗忘的鲨鱼,身长5米,如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