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雷AlexMatthews/摄10月15日,华人作曲家梁雷的新作品《六季》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康拉德实验剧院全球首演。六天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爱泼斯坦家庭露天剧场开幕式音乐会上,圣地亚哥交响乐团演出了梁雷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竹光》。梁雷从未去过北极,也没去过位于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楚科奇海。然而,这片广袤的62万平方公里水域之下的声音不仅激发其创作出极具感染力的新作《六季》,而且这些声音本身就构成了该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团队的录音捕捉到了令人惊叹的海洋动物的声音:海豹、白鲸和弓头鲸。我称它们为‘3B’,如同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这三位作曲家姓名的首字母也是B)。”现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梁雷,是年格文美尔音乐作曲奖的获奖者,他介绍,“我们团队记录了不同状态、温度和环境条件下的冰声,以及海洋的平静、风暴的肆虐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声响。然后我们对北冰洋的录制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将声音材料恢复到原始逼真的状态,以便真切地聆听和感受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又美丽的环境。”梁雷与他的合作者们梁雷与海洋研究所博士后乔舒亚·琼斯、约翰·希尔德布兰德展开密切合作,最终完成了《六季》的创作。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米勒·帕克特发明了一款特殊的新型计算机软件,将北极的声景处理得更为清晰,在广维和纵深上都更为丰富。梁雷还邀请了米沃斯四重奏乐团(MivosQuartet)来共同演绎长达50多分钟的《六季》。这四位弦乐演奏家对作品中的北极之声进行精准和实时即兴的回应——梁雷称之为“回响”。潜入深海现年49岁的梁雷生于中国天津,毕业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哈佛大学,于年7月成为第一位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杰出教授”职位的音乐教授。他说:“数世纪以来,我们以为只能从远距离舒适地去体验海洋。《六季》这个项目让我们潜入海洋深处,并了解到这是一个嘈杂而美妙的地方。作为艺术家,我们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时刻,因为我们要去回应一些疑问,重新思考自己是谁,我们的家或者说我们的环境、所居住的星球是怎样的。说到底,这也是在聆听我们自己是谁。”尽管观众看不见由海洋研究所开发运用的水下录音技术,但它是《六季》的基础。它的名字HARP是高频录音器(High-frequencyAcousticRecordingPackage)的缩写,也被称为水下测听器。高频录音器的体积约等同于洗衣机和烘干机并排放在一起,本质上是一个水下录音室。这个无人水下录音棚是专门为了长时间捕捉深海自然声音而设计的。为了《六季》的创作,海洋研究所使用了40台高频录音器中的两台。这两台机器均由美国海岸队的破冰船希利号(Healy)下放到海底,之间相隔约50公里,并在海底运作了13个月。在梁雷的新作品《六季》中,大部分音源都是通过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放置在北冰洋海底的2个HARP(高频声学记录组建的简称)录制的。图为梁雷创作中所使用的高频声学记录包之一,正由美国海岸希利号破冰船打捞上来。JoshuaJones/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琼斯解释道:“设备硬盘里的电池可供高频录音器持续录音。高频录音器被置于加压外壳中,因此可放入米深的海底。在海底进行录音的一个原因是,整个区域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覆盖着厚厚的海冰,水面的任何漂浮物都会遭到冰块破坏。我们于年7月放置了这两台高频录音器,并于年8月打捞收回。就像部署其他所有仪器那样,我们按照常规方式来放置它们,以便在水下进行宽频录制。”梁雷一直推动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学院、海洋研究所和高通研究所之间的独特合作。年,高通研究所任命他为首位驻所研究艺术家。他是能胜任这一职位的最佳人选。年春天受疫情影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转为线上课程,梁雷开设了为期3年的博士生研讨课,名为“升温地球,聆听地球,治愈地球”。新的远景梁雷研讨课上第一个亮相的音乐作品就是《六季》,随后是一首受地球海洋研究启发而创作的管弦乐队作品。梁雷说:“我们将之前在北冰洋发现并录制的声音展示出来,尽量少地进行数字化处理。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做任何干预,这样大自然就可以和我们直接对话。这是我为《六季》所采取的艺术策略之一,即将声音恢复到最原始本真的状态,以便真切地聆听和感受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又美丽的环境。只有在最近15年内,随着水下测听器技术的进步,我们才能够把听觉延伸到北冰洋里,甚至可以听到三天前刚刚冻结的冰的声音。我们做的所有记录都是有精确时间记录的,并包括温度、气压、速度等各种数据。你可以把它形容为数据的海洋。”梁雷的热情、学识和对细节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jxw/1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