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近海及临岸保护区,成立辽东湾国家公
大连三面环海 拥有多公里 美丽的蓝色海岸线 大量珍稀物种生活在这片海域 百余年来 大连 面海而生 依海而兴 向海而荣 这片*渤海也牵动着万大连人的心 今天 在市*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中 三位市*协委员 分别就大连的 海岸可持续开发 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 建言献策 岳君年建议 建立辽东湾国家公园 辽东湾,不仅拥有丰富的海珍品资源,也拥有大量珍稀物种,丰富的湿地资源还是鸟类天然的栖息场所,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整合辽东湾近海及临岸保护区成立辽东湾国家公园,对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协调推进保护区属地*府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在分组讨论中,市*协委员、民革市委会主委岳君年提出建议。 辽东湾是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地处北纬39度,涵盖河北省大清河口到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以北的海域,区域内物产丰饶。在岳君年看来,“建立辽东湾国家公园,不仅可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让居民共享优质的自然资源,同时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 岳君年建议,参照东北虎、豹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把双台河口 自然保护区、辽河口红海滩 海洋公园(原盘锦鸳鸯沟 海洋公园)、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辽东湾片区)、双台子河口海蜇中华绒螯蟹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辽河湿地省级森林公园、大连斑海豹 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岛老铁山 自然保护区做整合,实行严格保护。保护珍稀濒危鸟类、滩涂植被、海面斑海豹、海底海珍品原生种群、蛇岛蝮及其家园,实现海陆空山水田草海系统保护。 “可以预见,建立辽东湾国家公园,可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可以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岳君年表示,要逐步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新型的体制机制的意义在于,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两山’理论实践探索的里程碑式进展,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合理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岳君年认为。 “可以鼓励公众参与,实现社区共建。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要求,保持一定的商业活力。”岳君年建议,立足国家公园所在地的发展需求,开发运营非资源破坏性或非资源消耗性的项目。延续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办法,除核心区和缓冲区外,实验区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引导当地居民发展“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围绕公园建设,岳君年建议,鼓励企业介入公益建设,完善国家公园生态服务和设施供给,保证国家公园处于持续性的、适度的商业化运作状态。同时,引入企业发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等研学旅游产业,和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种养殖产业;引导区域内现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相关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或搬离。 史良建议 治理海漂垃圾共建蓝色海洋 “大连是一个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多公里美丽的蓝色海岸线。然而,每当潮起潮落或风雨过后,海滩和海面上的漂浮物都会破坏那片湛蓝。”在分组讨论中,市*协委员、长海县*协主席史良的开场白引起了很多委员的共鸣。 海洋垃圾的增加和聚集,不但对海洋生物生存、人类健康和海上航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极大地影响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及形象。对于海洋垃圾的危害,大家形成共识,也一致认为,要高度重视海洋垃圾治理问题。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共防共治的工作合力。”史良建议,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爱国卫生等多部门应该加强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在海洋主管部门设立海洋垃圾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权责分工,统筹解决本市的海洋垃圾问题。 对于海洋垃圾的清理,史良建议一方面要开展监测工作,建立全市海洋垃圾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海洋垃圾排放点,做到源头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岸线海洋垃圾清理责任,单独用海区域由用海单位负责,共同用海区域要通过用海单位或个人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垃圾清理,对于公共用海区域应设立岸线保洁员,保证海洋垃圾得到及时清理。建立完善湾长(滩长)制,做到日常岸线保护有人管理,垃圾清理有人监督。 “海洋垃圾的控制一定要从源头开始。”史良说,要引导沿海各生产企业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全程管控,清洁生产。教育广大沿海居民增强海洋保护意识,减少垃圾流失。对于露天生产企业、垃圾存放点、废品收购站、污水排放站点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大规模垃圾污染事件发生。对于港口码头要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史良建议,尽快完善垃圾防控法律法规,强化海洋垃圾防治的法律责任,使各类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协调,消除交叉和空白现象。 刘春宝建议 海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出名”也要重实效 海产品作为我市五大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海产品品牌建设驶入“快车道”,特别是区域公用品牌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要把各方面发展品牌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轻炒作、重实效。”在分组讨论中,围绕海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使用、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市*协委员、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宝,为有效提升我市海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含金量”支招。 “区域公用品牌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品质。”刘春宝表示,提升品牌的“含金量”,首先要加入顶层设计的元素,“*府建立统一管理和维护的品牌舆情监控和管理系统,统一宣传推广和维护、设计品牌形象。”刘春宝建议,借鉴山东等地做法,对重点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专门的网络系统,实现从养殖、加工、销售到消费的全产业链跟踪,建立舆情及时反馈系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另外,要加快我市优质特色海产品“走出去”步伐,鼓励本地企业进行国际质量认证,策划和支持本地企业在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等国际展销会上进行整体营销等,形成区域品牌整体优势。 刘春宝建议开展海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工作,建立统一的质量追溯体系,如对产品进行统一监管,统一备案,统一标准,增加追溯信息的公信力。“授权准入的同时,也要责令退出。”刘春宝说。应考虑建立一套监测和评价区域品牌合规性的体系,通过动态使用信息和采集,按照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等要求建立商业信誉评价体系,用信誉分来给予使用单位合格、*牌警告和退出等评价。 品牌建设必须明确“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刘春宝建议,建立专业团队提供品牌注册、品牌培育、分拣、包装、检测、网络营销策划、网站托管等增值服务。建立品牌共享机制,将运营权委托有运营能力的企业进行运营,尊重市场规律,让各方与品牌共成长,共同呵护,共享品牌带来的附加值和收益,使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朕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苏昕,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金秋 美编:张强 校对:张* 责编:李元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qxhj/11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眼神很委屈一只斑海豹宝宝搁浅在瓦房
- 下一篇文章: 长岛海域斑海豹带娃觅食晒日光浴还有4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