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中汽中心广州检测中心进行了一次非常独特的碰撞测试,具体是什么,先不表明,我们先简单的聊聊碰撞测试。

碰撞测试是所有汽车都会进行的一次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将汽车放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碰撞,用来对车辆材质应用是否到位、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等的一个项目。

在碰撞测试中,通常会采用正面或者追尾碰撞作为测试,原因很简单,贴合现实嘛。毕竟这两个测试是现实中非常容易遇到的事情,所以成为了车辆碰撞测试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但是随着近年来车辆越来越多,在大多数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正面撞击到侧面的事情,占比却是越来越多了。

所以,侧面撞击也成为了车辆重要的一个测试环节,而本次中汽中心广州检测中心,就是对比亚迪海洋网系列的车型——海豹,进行了一次双面侧柱碰试验。

我们可以从视频截图看到,撞击的力度非常激烈,整个车门都直接凹陷进去。但是在车辆内部,安全气囊、侧气帘纷纷打开,给予车内乘员足够的保护。

如果测试到此结束,那也只能得出比亚迪海豹安全配置到位的结论。但比亚迪却在已经受到一次侧面碰撞、安全气囊弹出之后,竟然再次在同一辆汽车上进行碰撞测试,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测试中是没有的。

要知道这种极端的情况在现实中行车是非常少见的,并且如此测试对于车辆要求极高,弄不好比亚迪就非常容易翻车。

毕竟这可不是燃油车,而是新能源汽车,弄不好电池就会爆炸起火。不得不说比亚迪对海豹的自信心非常足,当然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信服的。

从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到,两次测试的数据车门变形量几乎是一样的,而车门变形量的数据仅有mm,这个数据可是要极大的小于传统燃油车平均mm的变形量。

能有如此结果,自然是得益于比亚迪海豹的CTB一体化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的车身纵梁缩小了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并为力的传递提供更顺畅的路径。全平底板设计,让海豹的白车身侧向传力结构更稳定、更连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电池第二次冲击后形变量是第一次的5倍之多,但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也没有出现漏液、起火的情况。

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有效保证驾乘人员生命安全。

看到这里,我心里真的松了一口气,这不单单证明了比亚迪海豹车辆安全配置足够和结构设计优秀,更加证明了电池保护上做的很到位。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车身再坚固也比不上电池包的安全性,毕竟电池包出事那可是会要了我们性命的。

然而,视频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了,比亚迪将已经受到形变的电池给拆了下来,然后移植到了另一台比亚迪海豹之上,竟然……上电成功了!甚至视频最后,测试人员直接将车子都开离了测试场地!

这就意味着,电池包的确主体的确没有受到损伤,否则是不会有如此的表现的。看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提一下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技术了,在这套技术中,将车身、电池和底盘相结合,成为一个三明治的结构。

这种结构除了去除传统的小电芯组的外包,让空间变大增加能量密度外,还能让电池的安全性和底盘以及整车相结合,优化传力路径,可以更有效的将冲击力分散从而保护电池。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我们不再将目光仅限于车辆的外观,内在的安全性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意的东西。

如果说比亚迪海豹之前的碰撞测试是让我对车身满意对电池松了口气,那么这个让人惊叹的结果直接就让我完全对比亚迪海豹的安全性放心。

如此看来,比亚迪海豹不愧为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qxhj/1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