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电动化之矛即将刺向智能化腹地
7月29日的海豹上市直播非常有看点,除了这款车自带的流量体质,整场发布会,比亚迪海豹都以一种主动打破规则的姿态,强调以往不太常说的科技与驾控。 最核心的产品技术点来自四个“首搭”:首搭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CelltoBody)、首搭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首搭后驱/四驱动力架构、首搭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 除了四项首搭之外,剩下的都是比亚迪老生常谈的项目,刀片电池提升安全,提升续航、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提高效率。 在年之前,智能领航辅助都处在小步慢走的状态,但电动化技术已经棋至中盘。 比亚迪作为这个领域的“一哥”,跑赢了电动化上半场,开始向智能化企业的腹地进军,以海豹身上集成的电动化技术大成为矛,攻的是特斯拉以往强调的“科技与驾控”领域。电动化领域的技术深耕,照样可以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驾驶体验。 01不给友商留活路 作为海洋系列首款采用OceanX设计语言的新车,我们可以看出,海豹对于比亚迪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或者说,对于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而言,纯电运动B级车都是一个鲜少有人涉足的领域。 而对于龙头比亚迪而言,一旦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向来都是要下“死手”的。 ××mm的尺寸明显大Model3一圈那是显而易见;外观帅不帅那是各花入各眼,但是0.Cd的超低风阻所带来的性能加成是毋庸置疑的。 撇开颜值这些见仁见智的因素,海豹不仅是全球首款搭载CTB技术的量产车,同时也是首款搭载iTAC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底盘悬挂的车型。为了给海豹打造极致的性能驾控,比亚迪可以说是把压箱底的本领都亮出来了。 CTB电池系统不仅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6%,更作为车身结构件参与整车安全,使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轻松超过N·m/°。这意味着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实现更小的形变量,明显提升弯道操控体验。同时,CTB刀片电池包也让海豹实现整车50:50黄金轴荷,带来更优的车辆稳定性和更低的惯量。官方数据显示,海豹麋鹿测试通过车速83.5km/h,远高于Model3和小鹏P7仅80.2km/h和80.1km/h的水平。 底盘方面,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高性能悬架对于BBA而言大家可能都觉得不稀奇,但是对于20万级别的海豹给你做到全系标配,不得不直呼良心。 对于海豹出色的操控表现,比亚迪全新开发的智能扭矩控制系统iTAC更是功不可没。iTAC可提前50ms以上预测车轮轮速变化趋势,在轮端抓地力出现异常但还未出现打滑时,系统就已经识别到抓地力异常并将低附着车轮扭矩全部或部分转移到有抓地力的车轮上,使车辆恢复稳定,从而不触发或者减少触发ESP功能,提升驾驶稳定性。 在提前预判的基础上,iTAC还具有针对电机响应速度快、转速调整更精确的特点,提供了转移扭矩、适当降低扭矩和输出负扭矩等多种方式。这使得搭载海豹相比无iTAC功能的车辆,在0-60km雪地直线加速上快0.7秒;在雪圆环测试项目上,也可以保持漂移状态,无需过多方向修正,同时提升车速5-10km/h。可见,iTAC技术将大幅提升海豹在低附着路面行驶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此外,更大的布置空间,让海豹得以采用前异步电机+后同步电机的四驱动力架构,其中四驱版的零百加速达到3.8秒,同时,百公里电耗却低至12.7kWh,极其出色地兼顾了性能和节能。 海豹之于比亚迪,绝不仅仅是填补市场空白那么简单;凭借澎湃的动力、聪明的驾控,全新的设计美学,再加上比亚迪领先行业的三电技术和远超Model3的空间尺寸表现,海豹无疑是比亚迪为了攻占纯电运动B级车市场一把大杀器。 对于细分市场而言,什么重磅、风向标、Model3挑战者的称号也毫不夸张。 02海豹电力强,智能厚积薄发 在技术相对成熟,并且消费者需求强烈的智能座舱方面,比亚迪已经有了不错的积累。在一些基础功能上,比如语音识别,控制,助手等功能,比亚迪也早已是常规操作。 比亚迪在海豹身上用到了最新的智能座舱科技。海豹搭载DMS驾驶员监测辅助系统,它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利用红外摄像头,对驾驶者面部特征、眼部特征,以及头部、肢体运动特性进行监测,结合车速变化等信息,对驾驶员进行安全预警提示,必要时采取措施。 此外,海豹还拥有抬头显示系统,可显示车速、限速、导航、LDW、ACC、蓝牙电话等信息。用户可自行选择需要显示的信息,如驾驶辅助信息、导航信息等。 外界普遍认为,电动化车企的车型在智能化上不及科技车企,比亚迪这次通过海豹给出了正面回应。 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目前做的是两手准备。目前从官方消息来看,比亚迪已经与华为,Momenta,速腾聚创,百度,英伟达等企业展开合作,不断积累智能驾驶技术。 这一次,比亚迪将拳头狠狠地砸向了特斯拉,除了高阶辅助驾驶,海豹在各方面采取越级竞争的方式,对特斯拉Model3进行正面追击。这一次,看特斯拉如何接招? 在进入年下半年,此前冷清的中级车市场也即将迎来变动。除了长安深蓝SL03,哪吒S也于近日上市,在接下来的8月,零跑C01也即将正式上市。 可以看到,包括海豹在内,四位选手均定位纯电运动中级车。售价在20-25万的区间有较大的重叠,而且三者交付时间基本都集中在三季度与四季度之间。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几个月,20万级别的纯电运动中级车市场即将迎来一场大混战。 尺寸方面,海豹和SL03最为接近,不过SL03推出了17万元级别的增程版本,一定程度上已经跟海豹形成错位竞争。而且就底盘体验来看,真实体验过的业内人士认为,SL03的运动属性与海豹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哪吒S和零跑C01则达到了5米的车长、接近2米的车宽;其中零跑向来以性价比取胜,还具备了自研的CTC技术,哪吒S则选择首先推出33.88万的耀世版来营造高端的定位。 四者乍看是最接近的四位对手,但是细看会发现,各自又有着不同的产品策略。更关键是,在现阶段品牌影响力和体量上来看,其余三者与背靠新能源王者比亚迪的海豹还是难以直接竞争。 不过,中级车的战场绝不会停留在纯电战场上。 近两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成本和技术壁垒的下滑,越来越多不同定位、不同核心技术的15万-30万自主品牌电动车开始崛起涌向大众市场,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替代燃油车市场的阶段。对于比亚迪这样年销量即将突破万辆的巨头而言,在每一个细分市场向燃油车份额发起进攻,才是比亚迪产品战略的核心。 还记得当初Model3国产时,燃油中级车市场一度受到大幅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豪华品牌A级车市场开始出现下滑,传统的主力车型宝马3系、奔驰A级、奥迪A3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这是入门级豪华车目标用户群体转移的一个信号。 所以,当比亚迪在20万-30万区间通过汉EV及海豹,形成家用+运动的双线组合,豪华品牌入门级市场,以及主流中级车市场都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吞噬的细分市场。 03向月产量30万辆进发 论产品力和市场声量,海豹无疑都是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翘楚。不过销冠比亚迪也难免遭遇一些幸福的烦恼,那就是产能问题。 在6月上旬的股东大会上,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待交付订单超过50万辆,交付周期需要5到6个月。而且,单单时海豹一款车型,从5月下旬预售至今订单量就突破了6万辆。 此外,比亚迪曾透露,截至6月21日,比亚迪6月新增订单21.5万台。这意味着,比亚迪日均新增订单约1万辆,按照比亚迪6月交付13.4万辆计算,截至7月底,比亚迪的待交付订单恐怕已经突破80万辆。 要完全消化这80万辆,最快也要5.9个月才能消化完已有订单,更别说持续新增的量。 不过,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龙头,比亚迪在扩张上的手腕有多猛,其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定销量目标的时候,比亚迪内部就说过要力争万辆,对比这个数据,上半年64万辆的冠军水平似乎还差点意思。 不过,就在7月中旬,业内传出消息称,比亚迪将进一步提升工厂产能,预计于8月达到30万辆。 从13.4万辆一下子翻番达到30万辆看似夸张,但是对于比亚迪而言,并不是不可能。 比亚迪拥有深圳、西安、长沙、常州和福州五家工厂,位于合肥的第六家工厂已经于6月30日迎来首批新车下线,月产能4万辆。目前还在郑州、济南、襄阳等地建设新工厂,预计济南和郑州工厂将于今年底投入运营。总览全局,8月翻番达到30万辆虽未必能确保直线,但是下半年持续大幅增长是意料之内的。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对于海豹这个全年重磅车型,比亚迪单独预留了常州专属工厂为其开足马力提升产能, 业内人士透露,常州工厂预计7-9月的月均产能在2万辆,其中,30%是海豹(合计大约1.8万辆)。10-12月,将会全部生产海豹,预计月均产能2.6万辆,合计大约7.8万辆。今年海豹预计产量8-9万辆左右。 可以预见,海豹自8月开启交付之后,将快速突破月销2万辆的关口。 写在最后: 作为电动化“一哥”,基于年销量万辆的宏愿,比亚迪对于海豹所寄予的厚望是空前的,所以,无论是从产品本身还是供应链、产能都必将押注必胜的决心。 从产业赛道来看,强调电动化标签的比亚迪开始打破规则,深入特斯拉Model3和小鹏P7等智能化车企腹地的的敌后,开启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交火。 年新能源汽车的冠军比亚迪基本是十拿九稳的,但是在年销量辆的目标之后,比亚迪还能冲多高,仍是未知之数。 汽车市场素有“得中级车者得天下”的说法。所以,海豹的到来,对于当前产品矩阵严丝合缝的比亚迪而言,很有可能就是那一款决定销量“天花板”的车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qxhj/14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豹黑科技,国货之光比亚迪推出整车全新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