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国土辽阔,但可以看到的鳍足动物种类屈指可数。例如北海狮、北海狗、髯海豹和环斑海豹,它们主要分布在冰冷的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在中国海域仅有少数的目击报告。 在中国海域常见的鳍足类动物是斑海豹。

斑海豹

如此少见的海狗却在中国古代就被发现并记录在医书。那么古书中的海狗真的是海狗么?在古代医书中记载着一味药材——腽(wà)肭(nà)脐,是一种动物的器官,而拥有这个器官的动物被称为腽肭兽,也有古书记为海狗。虽然各个时代描述的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在哪本古籍中这种动物都被写成兽头鱼体的生物。

腽肭兽

现如今腽肭兽和古人口中的“海狗“被确认为海豹、海狮、海狗三类动物。而在中国最容易看到的腽肭兽就是西太平洋斑海豹了。

西太平洋斑海豹(Phocalargha),或称斑海豹,鳍足亚目海豹科海豹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在我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斑海豹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以及我国渤海和*海北部,是 一种在我国进行繁育的鳍足类动物。每年冬天都可以在大连、莱州等渤海沿海城市看到它们。

每年1-4月是斑海豹的繁殖期。野生环境下,幼崽出生6周后断奶,开始捕食磷虾和小型甲壳类动物。成年后体长可达1.5到2.1米,在海豹大家族中算是中等体型,以海洋里各种鱼类、头足类以及甲壳类为食。

以上图片来自Wikipedia

海豹属下另一名成员港海豹与斑海豹十分相似。二者从外观上基本无法区分,只能从基因、骨骼结构以及生活区域区分。

左为港海豹右为斑海豹

以上图片来自Instagram

在我国,斑海豹几乎会在每一个海洋馆中进行保育,短小的四肢,肥胖的身躯,斑点状的花纹,一眼便可认出。在海洋馆中近距离观察海洋动物,是我们了解神秘海洋的捷径之一,拥有良性环境的海洋馆,会让我们看到动物相对自然的一面,也会使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变得更加生动。

从今年起,4月16日正式成为“斑海豹保护宣传日”,首次活动会场定于大连。大连圣亚也会在每年4、5月份放流一批斑海豹,其中不仅包含野外救助个体,还包含了通过了“困难重重”的野化训练的圣亚人工繁育个体,为保护斑海豹野生种群贡献出一份力量。

上图来自网络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shxx/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