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极白之地,不像你想得那么浪漫,也没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ge_ala 在你心中北极是什么模样? 是神秘玄幻的极光,还是千里冰封的蛮荒? 是爱斯基摩人捕鱼的场景,还是北极熊追逐海豹的模样? 真正的北极是否如荧幕上展示的那样,影视作品的描述与现实的差异又会怎样? 怀着这份好奇,我买了一本后浪出版的《漂流北极——史上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行动》摄影集。收到书就被8开大本震撼到了!封面上一艘考察船停在冰面,炽热的灯光穿透夜空射向远方。这是一场耗资1.4亿欧元、历时天、漂流公里的科考记录,这是联合国为了人类与海洋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 请记住“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这个单词,它代表的是由来自全球20个国家8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走到一起,利用德国的“极星号”考察船在北冰洋实施了一整年观测的漂流冰站计划。它是基于人类社会理解并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21世纪20年代是“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10年,是将“我们所拥有的海洋”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海洋”的10年。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可预测的海洋、可获取的海洋、赋予启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而这一规划的薄弱环节就是关于对地球最北端的北冰洋的考察。 我们可以通过卫星观测到北冰洋表面的状态和温度变化,但是对于浩瀚的冰下海洋,卫星无能为力。全球气候变暖使得20世纪90年代的观测数据不再适用,更新科考观测迫在眉睫。 各国科学家齐聚“极星号”,仿若一个缩小版的联合国。技术的分享、文化的碰撞、科考的热情和“熊出没”时的相互守望。一起战斗过的同行,一次科考的现场,一桩桩一幕幕……科学家们用仪器、设备记录着大气、生态和海洋;记者们用相机和笔记记录着发生的一切。科学家们努力让科研在学术讲堂上大放异彩;记者们努力让科学变成故事,走进大众的视线,让投资家们赞助支持,让青年们怀揣梦想。幅高清图片和6篇科普短文带着我们随科学家一同前往…… 经历持续数月的漫长冬夜之后,第一缕阳光出现地平线上,起初犹豫不决,随后势如破竹,最终第一次日出完整地出现了。夏季的温暖化开了海冰,海冰上的融池呈现幽幽的蓝色,太阳永久地围绕地平线旋转——这些确实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北极熊多次拜访我们的研究站,这种美丽而令人敬畏的动物敏捷地游荡在它们的冰雪栖息地里,相比之下,我们人类显得十分渺小。大自然的震撼从来无需优美的语言点缀,然未能亲眼目睹的读者只能靠文字想象。前言中这段简洁优美的描述让读者瞬间有了画面感,伴随着科考人员的脚步拉开了测量的帷幕。 曾是坚冰的地方,水以液态的形式溅到脚面上……北极风力系统的变化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极昼和极夜的交替使科学家们的工作环境由一个极端变为另一个极端。 ?海冰在短时间内堆积成数米高的压缩冰脊能轻而易举地吞没研究站所有设备。与破碎和崩裂声相伴的是自然力重塑的世界。 ?北极熊肆意出没,提醒我们这是它们的家园。 ?黑白灰主宰的冰雪世界,鲜艳的服装为同伴间的联络提供了方向。 ?如若失去海冰的覆盖,大量的DMS(二甲基硫)类似于气溶胶般悬浮在大气中,形成云进而影响北极气候系统。而这样的情况不止一种,甲烷也是同样。 …… 文字散发着科学家独有的客观与冷静,没有丝毫文学作品的夸张。正因为真实,每一句话都让我们产生一种危机,理解了科考的必要和难得,意识到温暖化带来的可怕后果。希望这次科考能够拍成纪录片,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从而身体力行地做到爱护地球、爱惜我们的家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shxx/12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太平洋斑海豹从辽东湾启程向北洄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