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唐山国际旅游岛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码头边,一只斑海豹从海面跃出,一会儿昂起头东张西望,一会儿晒起了“日光浴”,见到有人拿手机拍照,还摆起了“pose”,模样十分“呆萌”。

斑海豹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是 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它的“不请自来”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惊喜,也折射出唐山国际旅游岛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取得的成效。

因地制宜见成效

“草木盛而广覆,野花发而幽香”“十里平滩缓,经年细浪多”,是对唐山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唐山国际旅游岛包括菩提岛、月岛、祥云岛及北侧陆域,岛屿面积为39.76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45.6千米,岛上林地、草场丰茂,游禽、飞鸟繁多。

然而,唐山国际旅游岛也曾遭遇过“成长的烦恼”。此前,海洋开发活动导致岸线侵蚀、湿地破坏、沙滩被占用,辖区内海淤积、沙滩萎缩、植被消退,海岛生态功能不断降低。

图为游客在海边游玩。唐山国际旅游岛管委会供图

因此,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势在必行。但是,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岛的水文地质、环境特征、开发状况各不相同。比如,月岛最早开始进行旅游开发,人为破坏程度也最严重。菩提岛的珍稀植被丰富,但因地质环境受自然灾害影响也 。”唐山国际旅游岛*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友东表示,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管委会确定了“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海岛整治修复基本思路。

海岛修复,科技先行。自年起,唐山国际旅游岛管委会委托多家科研单位对辖区海域的水文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等进行现场调查,依据自然条件和岸线演变情况,建立旅游岛整治修复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查明各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海洋地质特征,实施海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等。在此基础上,管委会制定出台了相关保护规划,结合各岛周边海底地形测量、生态调查等基础资料,启动了7项海岛及周边海域综合整治修复工程。

“在菩提岛,我们用原土植被打造生态廊道,栽植耐碱性草木,用沙生植物护坡,从而加强近岸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唐山国际旅游岛*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利顺说,在月岛,管委会拆除了多处违规搭建物和滨海游乐设施,下大力气清理沙滩及近海的漂浮物,并铺上了卵石沙路、木质栈桥,使岸滩更加开阔整洁。在整治修复过程中,管委会尽量保留岛上原有礁石、植被等,努力打造一个无斧凿之痕的原生态环境。

海岛上的刻意“留白”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管委会开展海岛整治修复的一大举措。

菩提岛南部是河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岛的生态涵养区、鸟类栖息地。近年来,相关部门制定了《菩提岛诸岛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菩提岛诸岛自然保护区巡护制度》等一系制度,切实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

“我们把保护区划为无人区,用木栅栏隔开,不许游客随意进入。”杨利顺说,为防止游客擅自闯入保护区、打扰野生动物栖息,岛上安装了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shxx/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