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21.html

王建男北极圈简介:

年起,王建男在北极理事会划定的原住民居住区(下图红线内区域),开始了“环北极人文生态摄影观察”。

至今已25次进入北极8国,踏查了个人居点和生态区(见下图红点)。

王建男已成为世界上,踏查北极原住民部落,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撰写了大量北极摄影作品、北极观察杂记及北极相关资讯。

年4月17日周三

纳尔萨克

-2℃/2℃

多云

西北风,10公里/小时

11

舒适中的孤怅

养老院是一座大约平方米的平层建筑,专门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坡下还有六栋连体平房,那是为生活自理老人提供的老人屋。

养老院宽敞明亮,整洁干净,设备齐全,37名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住在这里,16名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

毫无疑问,养老院是镇里最好的房子,工作人员提供的也是最好的服务,但老人们似乎很难有最好的心境。和中国的老人一样,他们留恋儿孙满堂的生态。

右侧偏瘫的弗莱德里卡住着一室一厅的大套间。然而,舒适的生活条件并不能弥补孑然一身的缺失。

我们突然造访,给弗莱德里卡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拿着当年创作的画稿,回忆昔日的辉煌,坐在轮椅上的弗莱德里卡,始终呆滞的目光竟闪现出凌厉与自信——这才是她的本色。

养老院里的孤独是无法消除的长痛。离别时刻,再亲密的拥抱也无济于事。

12

怀旧综合征

怀旧,是引发孤独感的诱因。

养老院每位老人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或30平方米左右的套间。无论谁的房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墙上挂满了自己家族的照片:老伴儿、儿孙、亲友……

可惜,老伴多已归西,儿孙也很少探望。

85岁的ApollonieCortzen总是不开心。邻室热心肠的AntoinetteAbelsen过来串门,陪她聊天,也是无济于事。

晚餐前半小时,老人们就早早来到餐厅旁的起居厅,默默地坐在那里等待。

餐桌上,老人们有自己固定的餐位。

轮椅上的老人之间多半相视无语,许多人显然已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老人的心境变幻莫测。

平时“满脸阶级斗争”的ApollonieCortzen,就餐前突然站起来,面带微笑地为一位显然比自己年轻的轮椅老人倒水。

13

蓝屏守望者

晚年孤独的排解方式各不相同,与电视为伍算是其中一种。但,即使电视这个最不知疲劳的“义工”,也有休息的时候。

养老院的公共起居厅里,静悄悄的。

孤零零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早已蓝屏的电视……

14

下馆子

在养老院滞留了太长的时间,晚饭来不及自己做了。破例“下馆子”——在旅馆空无一人的小餐厅吃了一顿正餐(Kr)。晓琦点了一杯红茶,我点了一杯冰水。

结账时才知道,饮料是收费的。最奇葩的是,红茶按杯收费,冰水按人头收费(红茶25kr/杯,冰水20kr/人)。一杯冰水居然按两人计算,收了40Kr!

“小心脏”瞬间收缩到“冰点”。这里是Niviarsiaq——“少女般的”服务。

15

因纽特的“船”

21:00登船。老年票每人kr。“

北极乌米亚克”航线(ArcticUmiaqLineA/S)是格陵兰环岛唯一的客运和货运航线。

在因纽特语中,乌米亚克(umiaq,或umiak)是皮划艇的意思。

因纽特的皮划艇有两种:

最常见的叫卡亚克(kayak),只能乘一个人到两人。原本用来猎海豹,现在已成为竞技和旅游的载体,中文常常译作独木舟。

另一种叫乌米亚克,可乘七到九人,用来猎鲸或运输载客,相当于舢板船,楚科奇人叫它拜达拉(байдара)。

整个航线只有一艘客轮往返运营,名叫易图克号(M/SSarfaqIttuk)。

这条船总吨位为吨,可容纳名乘客,有52个双人客舱,以及个统舱软隔床位。

纳尔萨克港是“北极乌米亚克”航线的始发站。每周一个航班。今晚在这里上船的客人不足六十人。

图文:王建男

来源:极地塞翁/王建男的北极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fbfw/1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