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自然资源部对外发布《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发布警报和公报。此次《公报》共分四章,概述了我国海洋生态基本格局、典型生态系统状况、海洋生态灾害和生态问题、海洋生态保护行动等相关内容。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相关负责人解读《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新京报记者张建林摄去年我国对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监测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表示,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管辖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气候带,海岸线漫长曲折,海底地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有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河口、海湾、海岛等典型生态系统。同时,我国还是西太平洋斑海豹、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等珍稀濒危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区,在维护全球海洋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fbfw/1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