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自然观察[Nature_obs]荣誉出品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适合鸟类筑巢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鸟类为了能够繁衍下去,有时候在选择筑巢环境时难免会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交叉,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在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鸟巢:

废弃的 灯

汽车雨刷器

交通锥形路标

信号灯

这些图片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虽然这不是所有鸟儿都会用的筑巢方式,但至少看起来这些还是一个可以安全地当作筑巢和养育后代的地方。今天,就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人与鸟的故事。

家住西青区李七庄的郝女士家阳台上近日来了不速之客。两只斑鸠在这里搭窝生蛋,还孵出了小斑鸠,令郝女士8岁半的儿子兴奋不矣。很快,郝女士与观察君取得了联系。观察君在现场看到,一只大斑鸠静静地趴在窝里,将一只小斑鸠挡在身后。

郝女士介绍,今年4月7日,家中老人听到总有“咕咕”的叫声传来,闻声找过去,发现阳台上有一个由小树枝搭的窝,里面还有一只长得像鸽子一样的鸟,而且透过树枝发现里边有两枚白色的鸟蛋。

这引起了孩子的浓厚兴趣。郝女士的儿子辰辰,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这只斑鸠的到来,成了入驻到他家阳台的“教材”。小炳辰把它当成朋友,每天观察,还小心翼翼地唯恐吓到它。

观察君在现场看到,这个鸟窝搭在空调室外机的上方,封闭式阳台的外侧,主人在这里搭了两个木板,放了少量杂物,鸟窝在杂物的旁边,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

平时热爱自然的朋友一定非常懂得保护一条生命成就感,过程中的用心和努力 是未曾尝试的人们无法体会的。看着自己守护的小生命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那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难以名状。为野生动物所做的一切,都是它们与我们同在的保证,每一份力量都不是微小的。

,感谢所有的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朋友们!

再次感谢吴炳辰同学对保护生态做出的努力!

珠颈斑鸠小贴士

珠颈斑鸠(学名:Streptopeliachinensis)

体长:~mm,体重-g,嘴锋长15-19mm,翅长-mm,尾长-mm,跗跖长20-26mm

识别特征: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带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这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

生态习性:是大城市少有的野鸟之一,所以多称之为“都市隐者”,俗称“野鸽子”。常常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农田地带,也常出现于村庄附近的杂木林、竹林及地边树上或住家附近。每窝产卵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为18天。珠颈斑鸠每年至少可以繁殖3次。

分布:遍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西抵四川西部和云南,北至河北南部和山东,南达台湾、香港和海南岛。

观察君在这里提醒大家,虽然环境保护作为社会







































重庆治白癜风 的医院
博客营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fzfs/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