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级难度在这场碰撞测试中,比亚迪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载着一块大电池,如果发生严重的碰撞,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吗?”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之前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疑虑。而就在近日,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Safety通过一场试验告诉了我们这一问题的答案——比亚迪海豹顺利通过了严苛的双面侧柱碰试验,其碰撞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这场试验的含金量有多高? 简单来说,双面侧柱碰试验就是同一辆车的主驾侧和副驾侧分别撞击钢性柱,通过车辆的形变情况、假人受伤情况、起火爆炸情况等来判断车辆的安全性。需要知道的是,相较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的碰撞点更集中、碰撞面积更小,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是一种难度极高的碰撞试验。而此次进行的双面侧柱碰试验场景更加严苛,车辆两侧都需要进行碰撞,模拟的是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这对于底部安装了电池包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无疑是“地狱级难度”。 01:51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便试验的难度如此之高,比亚迪海豹还是顺利通过了挑战。在试验中,比亚迪海豹先是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了mm的钢性柱,然后同一台车又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了第二次侧柱碰试验。从结果来看,比亚迪海豹的电池包没有出现起火、冒烟、爆炸等情况,仅仅只有边框出现了轻微形变,并且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只有mm。作为对比,传统燃油车在侧柱碰试验中的最大变形量通常会达到mm,由此可见,比亚迪海豹的结构强度非常高,能够更好的应对极端碰撞工况。 此外,碰撞发生时比亚迪海豹的安全气囊也及时弹出,优秀的结构叠加气囊的保护让车内假人受到的伤害大幅降低,三个乘员的保护指标全部达到满分! 此时试验还没有结束,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TOPSafety将已经碰撞过两次的电池包拆了下来,重新装入了另外一台新车中,而这台新车居然可以正常启动并行驶。很显然,即便遭受了如此“摧残”,比亚迪海豹的电池包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其优秀的品质可见一斑。 比亚迪海豹为何能够通过挑战? 与其他新能源汽车相比,比亚迪海豹手握两大“法宝”——刀片电池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两大“法宝”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比亚迪海豹优秀的结构安全性。 众所周知,刀片电池是长方体形状,并且内部采用“蜂窝”结构,强度极高。比亚迪工程师利用刀片电池这一特点,将其与车身刚性连接,二为一形成完整体,并且取消了传统的车身地板设计,将地板(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形成高强度的“整车三明治”结构。简言之,海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搭载的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成为了车身的一部分。 而这种结构的优势有两个。一是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更小,且电池上盖、电芯和边框参与整车传力,既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还可以使碰撞能量更加顺畅的传递分散,大幅降低乘员舱的形变程度,保护车内乘客。二是刀片电池本身高强度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为整车结构赋能,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结构安全性。 额外提一句,CTB技术不仅让海豹拥有了出色的安全性,还带来了更好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这是因为在CTB技术的加持下,海豹的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N.m/°,更强的扭转刚度对于车辆操控性的意义不言而喻。数据显示,海豹的麋鹿测试成绩为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km/h,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1.05g,这些数据无疑就是最好的佐证。 写在最后 不管是乘坐体验,还是智能体验,亦或是驾驶体验,新能源汽车相较于燃油车都是更加优秀的。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可能就只剩下了安全性。而此次搭载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成功为新能源汽车正名,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方面也不逊于燃油车。基于此,笔者认为,比亚迪海豹称得上是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wxtz/14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瑞银再拆解比亚迪海豹,全球影响力飙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