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动物的细菌性疾病二
海洋哺乳动物的细菌性疾病 丹*: 丹*是圈养鳍脚类和鲸目动物的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自然环境中的鼠海豚、宽吻海豚和海豹也会感染此病。红斑丹*丝菌(Erysipelothrixrhusiopathiae)可引起猪或其他家养动物的丹*,通常也可以感染鱼类。这种疾病在海洋哺乳动物中表现出的败血症可以是急性或超急性的。感染动物可能无任何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或突然出现抑郁、食欲不振或发烧。引起典型菱形皮肤病变的皮肤型是该病的一种更慢性的形式。这种形式发病的动物通常通过及时的抗生素治疗而恢复。超急性病例的尸检除了广泛性的病灶外,通常不能显示明显的病变。确诊可通过血液、脾脏或体腔微生物培养来判断。在死于慢性病的动物中发现了关节炎。 由于缺乏先兆症状,使得诊断变得比较困难,因此超急性和急性病例很难得到治疗。患有皮肤病的动物通常通过给予青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和支持性治疗而恢复。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提供高品质的鱼类,并注意良好地保存和处理操作。疫苗免疫仍然存在争议。由于在二次免疫接种时,海洋哺乳动物可能会出现致命的过敏反应,因此在抗体滴度低于要求的有效水平时,无法再次进行加强免疫注射,从而导致免疫中断。在首次免疫时应避免使用改良的活菌疫苗。 钩端螺旋体: 在鳍脚类动物和北极熊都有检测到钩端螺旋体病。海豹发病时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移动,多饮,发热。在加利福尼亚海狮和斑海豹可能出现流产或新生儿死亡。病变包括严重的弥漫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充满螺旋体。胆囊可能含有浓缩的黑胆汁,但肝炎可能不明显。组织学上可见Kupffer细胞增生、红细胞吞噬和含铁血*素沉着,可出现胃肠炎。包括海獭和海牛等多个物种,已经鉴定出对各种钩端螺旋体会产生血清抗体(包括LCanicola,LIcterohaemorrhagiae,LAutumnalis,和LPomona)。鳃脚类钩端螺旋体的治疗与狗类似(见狗的钩端螺旋体病)。对新进动物,在检疫期间应进行血清学检查。在流行地区可接种疫苗。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皮肤链丝菌病: 皮肤链丝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congolensis)引起的皮下细菌感染,在鳍脚类动物和北极熊都有发病报道。该病应当与痘病*进行区分,已经有报道称海狮同时感染了皮肤链丝菌和痘病*。皮肤链丝菌病通常表现为分布于全身的轮廓清晰的结节,最终导致动物死亡。可通过活检或微生物培养来诊断。长期大剂量全身抗生素治疗可以获得成功。 分枝杆菌病: 海洋哺乳动物对各种分枝杆菌都很敏感。野外和圈养的海洋哺乳动物均有发病。牛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甲壳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海洋分枝杆菌都可感染鳍脚类、鲸目动物和海牛,导致其发病,可表现为皮肤型或全身型。海洋哺乳动物分枝杆菌病是一种新兴的疾病,可能具有公共卫生意义(参见结核病和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支原体病: 已经从海豹的牙齿、伤口、呼吸道中分离出了支原体。支原体通常与呼吸道疾病有关,但也可从健康动物身上发现支原体。在发现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中,往往也同时发现有呼吸道病*感染。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wxtz/3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通知公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斑海
- 下一篇文章: 你都不了解斑海豹,靠什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