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00年高三第二次综合测试(含语文、英语、理数、文数、理综、文综及详细答案)

下载Word版   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 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忧伤时世;伤感乱世;伤感飘零生活。若理解成洒脱之情,自圆其说也可以)。

④“转蓬”比喻自己像蓬草一样遇风旋转,到处飘零。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6分,答对一点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6分)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分,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3分)

隐忧:不可言状的忧虑。担忧:发愁,忧虑。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抽象的,组织、纪律、作风等)。整饬:使有条理;整顿(多侧重指客观存在的)。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付诸东流:仍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付诸东流”的词义包含“前功尽弃”,故此处用“付诸东流”。

18.B。(3分)画线句“不仅……也”是递进关系,但内容刚好颠倒,“城市的新气象”,按人们的惯常认识,“体现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这里进一步指出,“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所以需调整过来。另外,两个分句的句式为保持一致性,需统一为动补的短语形式,故选B。

19.B。(3分)B项省略号不能和“等”共用。

0.(6分)

①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③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形体律动

(每点分,共6分)

1.(5分)①正月十五②别称(他称,又名)③习俗(风俗)④吃元宵(汤圆)⑤影响(地位、意义)(每空1分,共5分)

四、写作。.(60分)

命题说明:

1.一个作文材料,其中包含了三个写作任务;任选其一。

.命题意图:三个写作任务都突出任务驱动,突出在具体语境下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作文突出应用性考查的命题方向。文学评论、推荐信、校刊的卷首语等,涉及本首诗歌的阅读和鉴赏,在读懂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时事,融进个体感受,考查考生在特定情景之下的语文应用能力。这一考查导向正是和“一核四层四翼”“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一致。

3.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任务驱动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实。文学评论,推荐信,为校刊写“青春致辞”的卷首语,要求考生既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又能够联系社会现实,产生自己的体验,考生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4.三个写作任务,都突出逻辑思维的考查, 个任务要恰当运用批判性思维,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把握分寸。第二个写作任务推荐信,对这首诗有客观的评价,表达你对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的自我看法,这首诗的突出亮点是什么,也正是我推荐的理由。这其中就是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我为什么推荐它。第三个写作任务是为校刊写“青春致辞”的卷首语,要求对所给的材料(现代文阅读三、无题)写自己的感想,任务十分明确,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提供的写作倾向,个人青春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结合,行文时注意抓住“致辞”的特征,可以先谈及今年情况,然后提出今后的设想,谈设想要围绕自己所论及的主题, 表达自己的祝福,逻辑思路非常清晰。

5.这次模拟考试有三个写作任务,三种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求,目的是全面复习,让学生尝试一下,适应变化。在今年世界大疫情背景下,目前备考信息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不确定性,依据考试大纲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全面备考,并适应变化,才是取胜的关键。总之,00高考作文,一预测会有适当的变化,每年作文题都有变化,是一个规律。目前,年的实用类文体写作继续大行其道,疫情材料作文也大热,我想,后期复习应适当全面兼顾各种材料和内容的写作,适应高考的“变”;二是高考作文题始终要给出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或其他形式的情境),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办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锤炼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是高考作文不变的方向。

英语试题及答案

(用手指滑动图片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haibaoa.com/bhbfbfw/4720.html